18950199507
THE RULES OF THE WORLD, THE INNOVATION OF THE WORLD RADIUS.
手把手教你認石斑魚——斑點九棘鱸
斑點九棘鱸,又名眼斑鲙、油鲙,拉丁文名Cephalopholis argus (Schneider, 1801),其中argus的由來源自于古希臘神話中的百眼巨人Argus,Argus之眼被宙斯之妻赫拉挖出,并安在孔雀的尾部,因此孔雀擁有了美麗的尾巴。
而斑點九棘鱸體表遍布的藍色眼孔斑點這一特征與孔雀尾屏上的覆羽所組成的花紋類似,因而其英文名也為Peacock grouper。
斑點九棘鱸的形態(tài)特征
斑點九棘鱸,屬中型石斑魚,最大全長記錄為50cm,平均體長在27.2-44.0cm之間。
其整體呈深棕色,體側有櫛鱗;身體覆蓋有黑圈藍色眼孔小斑;在身體后方通常有5到6條顏色較淺的條紋,在其胸部有一片顏色較淺的區(qū)域;奇鰭后緣通常有一白色細線紋;胸鰭末端有時呈紅褐色;背鰭鰭棘9根,鰭棘頂點的三角膜為金橘色;尾鰭圓形。
斑點九棘鱸的地理分布
斑點九棘鱸是一種分布極為廣泛的石斑魚類。其分布范圍西達紅海、南非,往東分布到法屬玻里尼西亞(大洋洲)和皮特凱恩群島(包括東澳大利亞),南至豪勛爵島(澳大利亞),北抵日本南部。
斑點九棘鱸的生態(tài)習性
斑點九棘鱸棲息環(huán)境多樣,但經常出現(xiàn)在水深40m以內的礁石區(qū)。斑點九棘鱸通常以一個由最優(yōu)勢的雄魚和12條雌魚組成的社會群體的方式來生活。一個群體通常會占據(jù)2000m2及以上的水域作為其棲息領域,其中以雄魚為首在整個領地巡視,抵御入侵者,其下又根據(jù)雌魚數(shù)量分為數(shù)個次級棲息領域,分別由每條雌魚對其進行巡視。